黑龙江联通以 AI 为刃 破解农业病虫害治理难题
黑龙江联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作出的“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‘压舱石’”的指示要求,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行动安排,参与农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,打造了“农业病虫害防治智能体”,为病虫害的早期预警、动态监测、科学决策及精准防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,破解了农业病虫害治理难题。
当前,我国病虫害已超1600多种,2025年预计发生面积34.5亿亩产次,威胁70%以上的产区,防治不力将导致严重减产。作为黑龙江省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,黑龙江联通主动服务当地政府,由中国联通智慧农业军团、联通数智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研发打造了“农业病虫害防治智能体”,其通过融合人工智能(AI)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,实现了病虫害防治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。
农业病虫害防治智能体以联通 “元景大模型” 为基座,融合全国行业测评第一的 “神农大模型” 技术,凭借1000万+知识图谱、2000万+标注图片、5000万+生产数据的支撑,识别准确率超 93%,同时,借助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,智能体可对叶片、果实等作物部位的病虫害特征进行自动识别,远超传统人工目测的效率,且能区分相似病虫害。该智能体可整合气象数据、土壤数据、作物生长周期数据及历史病虫害发生数据,构建预测模型,精准分析病虫害发生的时空规律,基于识别和分析结果,自动匹配最佳防治措施,为防控病虫害争取时间。
农业病虫害防治智能体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查 “漏报、迟报、误差大” 的问题。为精准防治从 “经验推断” 到 “模型预测”提供依据,提升了精准化程度。基于监测数据和研判结果,该智能体可自动匹配 “绿色防控优先、化学防治精准” 的定制方案,从 “通用处方” 到 “定制策略”,出具智能化防治方案建议。生成的方案可直接对接智能设备(如植保无人机、自走式喷药机),实现 “监测—决策—执行” 的自动化闭环。病虫害防治智能体通过 “分层设计” 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,农民、乡镇工作人员、植保站等多方联动,实现实时信息共享,以此提升防治效率与效果。具体而言,拍摄照片上传后可形成第一手病例信息,工作人员结合田间巡查数据,能够快速判断是否属于区域性暴发。县级植保站则基于乡镇上报的数据及自身监测网络,通过智能系统向乡镇和农户推送 “靶向性信息”。通过全链条的适配,智能化技术得以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,真正成为 “虫口夺粮”、保障丰收的普惠性工具。
目前,农业病虫害防治智能体已在哈尔滨市对青山、双城乐群乡进行实验部署,作为我国农业领域标杆的北大荒集团等多家单位已表达合作意向。
未来,黑龙江联通将持续助力政府实施“智慧农业”工程,重点建设农业算力及数据中心,开发基于“远景+神农”双模型适应于农业多场景的智能体,探寻智慧农业发展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,探索数智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,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农业新生态。(张胜奎 王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