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应急使命・2025”:黑龙江铁塔筑牢应急通信生命线

发布时间:2025-06-25 15:10 来源:黑龙江铁塔

“应急使命・2025”是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的演习。6月24日,“应急使命·2025”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、大兴安岭地区和河南省濮阳市、广东省深圳市举行。黑龙江铁塔勇担使命,以专业实力与无畏精神,为大庆指挥中心、牡丹江东宁及大兴安岭等关键区域,构建起坚实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,彰显了强大的应急通信实力,成为此次演习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
大庆指挥中心:稳固通信中枢,保障指令高效传递

作为演习的核心指挥枢纽,大庆指挥中心的网络搭建与通信稳定至关重要。黑龙江铁塔充分发挥通管办牵头单位职责,第一时间与应急厅对接,精准掌握大庆会场对各运营商通信网络的需求,并迅速组织落实。建立高效信息沟通渠道后,安排专人驻场,牵头设备厂家开展联调联测,对指挥中心周边通信基站进行全面巡检与优化,成功排查消除 30 余处潜在隐患。

为应对突发状况,黑龙江铁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,累计派出 218 人次、调配车辆 188 车次、启用油机 296 台次,确保基站在断电情况下持续运行。同时,12 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在会场主要道路沿线及周边站址现场值守,实行 24 小时轮班制,实时监控网络与指挥中心设备运行状态。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,演习过程中指挥中心与各演习现场通信畅通,指令下达与信息反馈及时准确,保障了演习指挥工作的高效开展。

牡丹江东宁:突破 “三断” 困境,科技赋能生命救援

东宁作为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行动专题演习场地,通信保障面临巨大挑战。黑龙江铁塔凭借创新技术,成功实现通信突破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通信塔,4 名队员协同合作,仅用 10 分钟便拉起塔杆。该复合材料轻质高强,密度仅为传统钢材的四分之一,兼具抗震、耐腐蚀、绝缘透波等优良性能,且低碳环保。以往需重型装备辅助、耗时 12 小时搭建的 9 米通信塔,如今在熟练操作下,人力 30 分钟即可完成,大幅提升通信恢复效率。

依托通信铁塔资源,黑龙江铁塔打造 “铁塔 + 算力” 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,构建起 “15 分钟无人机应急响应圈”。两架无人机从塔顶起飞,通信铁塔变身无人机起降平台,用于消防前突侦察,实现灾区视频实时回传,第一时间打通生命信息通道。同时,牡丹江公司为周边站址加装大容量电池,确保停电后基站至少 4 小时供电,并进行长达 49 天的 7×24 小时值守。演习期间,累计投入保障人员 384 人次、油机 184 台次,对重保站巡检 144 次,完成区域网络覆盖建设站址 5 个,配合运营商在存量站址新增设备 14 台套,以科技力量守护生命安全。

大兴安岭:坚守林海深处,守护通信 “生命线”

在大兴安岭原始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行动专题演习中,面对林区地形复杂、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,铁塔公司保障团队全程坚守,全力筑牢通信 “生命线”。保障团队提前对演习区域及周边通信基站进行全面巡检维护,确保现有基站设备稳定运行。铁塔公司维护人员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,时刻待命,实时监控通信网络运行情况,一旦发现异常或风险,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。

针对信号薄弱区域,铁塔公司紧急调配资源。以某重点演练区域为例,该区域地处深山,原有通信网络难以覆盖。一线人员克服交通不便、设备运输困难等问题,短时间内完成临时基站搭建。演习期间,累计出动 50 人次、车辆 20 车次、油机 30 台次,完成巡检 50 次、发电 12 次,多次紧急抢修因火势蔓延和恶劣天气受损的通信线路,保障了火灾扑救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通信联络,助力火灾扑救工作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策略,高效推进。

“应急使命・2025” 演习中,黑龙江铁塔在大庆指挥中心、牡丹江东宁和大兴安岭的通信保障工作成效显著,充分彰显了其在应急通信领域的卓越技术实力与高度责任担当。此次成功经验,不仅为演习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,更为未来应对实际灾害时的通信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,展现出黑龙江铁塔在关键时刻守护生命、服务社会的重要价值。(杜帅)


【返回顶部】 【关闭窗口】 【打印本页】